芊芊就學時是人見人愛的好同學,出社會後是主管喜歡的積極員工,而她同時是個體貼善良的太太以及孩子最親近的媽媽。在近幾年的職場生涯裡,她不僅是同事可以信賴的好夥伴,更是下屬能依靠的好主管。人人稱羨的芊芊一路走來即使遇到許多問題,但最後都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一一解決。只是現在年近四十的她開始對人生感到焦慮,一種無力感正悄悄的在心裡蔓延,這是怎麼了?
你知道嗎?《黃帝內經》裡認為女子的生命以七年為一階段:「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我們可以發現女性從35歲開始體力走下坡、面容憔悴及掉髮,而到了40歲則對應到三明治世代(The Sandwich Generation),會開始負擔孩子、父母親、老闆、朋友等多重責任。這時常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以往的「面面俱到」如今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那要如何做才能重新開局,邁向人生的下半場呢?以下三步驟幫助你練習人生角色的斷捨離!
斷掉不合理的自我期待
如果你像文中的芊芊一樣,期待自己能像新台幣一樣人見人愛,那麼先邀請妳按下暫停鍵,找一個自在的空間重新檢視自己。在這個空間裡,把過往重要他人對自己期待、小時候長大到現在沒有被滿足的期待、以前輕易滿足但現在很難滿足的期待等等全部寫出來。
接著一條條的檢視,看看哪些是永遠無法滿足、哪些離自己很遠,哪些則是自己真心想要的,此時練習告訴自己「那些期待就只是期待,而非我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允許自己放下不合理的期待吧。」就像年終整理衣櫃時,我們把不合身形的美麗衣褲好好打包送出後,衣櫃會留下最適合當下自己的衣服,以及站在衣櫃前那位不會煩惱衣服穿不下的自己。
捨去負擔過重的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是指社會情境下的一組行為或特質,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權利義務,其態度與行為方式也不同。社會角色如何壓垮一個人?以三明治世代為例,他們要扮演眾多角色,因此需要完成的任務量也很龐大,而當角色過多時容易產生內在衝突,這股壓力會使心裡感到緊張與糾結,長期下來也會壓垮一個人的內外在。
如果能練習辨識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以及衝突之處,就能清點自己的角色任務,捨去無法負擔的社會角色任務。如同文中的芊芊,若她在規劃人生下半場時能盤點出在不同情境中女兒、妻子、同事、主管、母親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務有什麼,接著放下不合理期待後,剖析剩下的角色任務中有什麼是自相矛盾的、什麼是無法再負擔的,就能將它一一刪除,並在自己有限的能力範圍內完成任務,使身心處在更平衡的狀態。
離開舊有的行為模式
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會累積各種生活經驗,進而形成可以快速反應的生活模式,幫助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能快速判斷並迅速回應,但這個模式卻也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沒有彈性,尤其是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及多重壓力下,沒有彈性的回應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困擾。
所以覺察自己的舊有模式並鼓起勇氣調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想要改變就從觀察自己的行為反應開始。如同文中的芊芊,她習慣當孩子提出要求時馬上回應與滿足,這時若再多觀察孩子的要求是否有需要「立即」滿足,就可以思考若不當下回應會產生什麼影響?若晚一點回應又會發生什麼事情?自己的心情如何?這就是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習慣的起點。
開始進行練習後,會發現我們承擔太多太多的角色期待,而比起想辦法應付所有任務,如何好好檢視並重新規劃是更重要的。當焦慮被有效照顧後,才有機會在人生的下半場重新上路,看到更美好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