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社會氛圍總是熱鬧,許多百貨公司紛紛佈置起聖誕樹並舉辦巿集與活動;人們趁著黑五購物節的搶購活動採買一波;音樂軟體及各種社群接二連三地提供年度回顧,連外送平台也加入了回顧的行列。這些都提醒著我們,忽然間一年又接近尾聲,即使年末常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但請試著給自己一段時間,回顧和整理今年的種種歷程。
回顧的用意
我是個不太會做規劃的人,在成長經驗中很習慣照著別人的安排和期望走,也不太會設定年度目標,更不知道要在年末時需要回顧。而在學習心理諮商的過程中,發現在諮商歷程中,常會需要停下來回顧過去諮商的經過,再確認未來的諮商方向和目標。這讓我反思,生活好像不是過一天算一天就好。
生活容易因為忙碌而逐漸忘記有趣或有意義的時刻,變得像機器人般的活著。有時候看到手機相簿跳出自動產生的回顧影片,就會想起那時候去了哪裡和那時的心情。回顧讓我們再次回味曾經的愉快,豐富心理資源並統整我們的生命。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想忘掉不開心或跳過痛苦,把它們藏起來,但一般來說,自我統整有助於促進心理健康,能更清楚地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接下來的方向在哪裡。生命很常是在痛苦中成長和昇華。
回顧的做法
在網路上搜尋「如何做年度回顧」,就能找到許多進行年度回顧的大綱,讀者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或適合的來進行。而我習慣在回顧時將內容寫下來,內容包括這些項目:
在我的生命經驗中,被教導的是要不斷進步、終身學習、要有成就、成果,最好是符合社會期許的唸書或工作表現。因此在回顧時,很容易以我做到的什麼成就、沒做到的目標來評價自己。
但事實上人生是自己的,以自己的視角來詮釋會更好。舉例來說,我的目標可以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情」,而我回顧的是這一年在某些事件發生時,我是不是有跟自己同在,照顧了自己的心。我的目標也可以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想要的生活」是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能養活自己、活得自在就好。「學習」也不應局限於學習語言、技能、工作所需,「學習和自己相處」、「學習接納自己」、「學習不苛責自己」常是我希望我的個案前往的目標。
與心連結
除了用腦袋思考和回顧,更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心連結。頭腦思考的速度很快,也容易因為目標很多而參照了外在標準。反之,心的速度比較慢,是有感受和感覺的。試著讓頭腦慢下來等心的回應非常重要,否則常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對許多人來說,與心連結是比較不習慣的,需要練習才能產生體會。以下是我的練習方法,若有適合的人陪伴或協助會比較容易完成:
1. 找個可以讓身心感到安全的空間。問問心裡,確認在這裡是感覺安全的。
2. 確認時間是足夠的,最好是有30分鐘以上且不會被打擾,也沒有後續要處理的事情。
3. 試著讓自己安靜下來,但不強迫。如果感覺到沒辦法安靜下來,就看看內在感覺到什麼,一一跟他們打招呼。
例如:感覺到煩躁,跟煩躁打個招呼。接納內在的狀況,跟心裡確認我們現在來回顧今年,可以嗎?如果可以再進行下一個步驟。
4. 詢問內在:「過去這一年過得如何?」。接著停下來等候,看看內在會冒出什麼來?可能是心情感受、回憶畫面、任何想法。如果什麼都沒有也沒關係,也許要多做幾次。可以記錄下來浮現的內容。
5. 向內在提問你所好奇的,例如:「這一年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等等,接著等候心裡浮現的回應。
6.「如其所是」地接納內在的感受與回應,也接納自己「不想接納」的部分。可以記錄下來任何的內容。
7. 感覺差不多可以結束時,與內在確認在此時停下來是可以的。也能找人聊一聊記下來的內容或自己的體會。
與心連結的做法很多,重點在於能感受到身心的回應,然後不壓抑也不指責的接納各個部分。如果發現有自己「過不去」、「不想接納」的內容,也不用勉強自己,就接納自己「就是不想接納」的心情。
生命是自己的
回顧能讓我們統整過去的經歷,再擬定接下來的方向,生命會因此比較有所依循。最重要的是,生命是自己的,不必拿別人的方法或目標來責備自己;你的感受和你的目標都是自己定義的。即使很多人認為努力不懈才能累積成果,但你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在適當的時候暫停一下或轉換方向。人生是連續的,隨時可以開始你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