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遇到控制狂主管該怎麼辦?3方法轉變相處方式

作者
林靜君

Alice在1年前進入夢寐以求的公司,最近騎車時卻出現「還是被撞死就算了?」的念頭,她被自己嚇一跳,心想是不是生病了。原來Alice的主管以嚴厲出名,對於大小事的掌控鉅細靡遺,只要做法和她不一樣就是不符合標準。

面對有如魔鬼般的主管,Alice連在假日爬山時都扛著筆電,深怕工作有任何閃失。當她想離職時,身旁的朋友卻勸她看在獎金的份上再撐下去,這使她極為困擾。

「控制狂主管」是許多人工作的壓力來源,遇到了該怎麼辦呢?根據調查,控制型主管高居員工最想離職原因之首,與高度控制欲的主管相處確實是高壓又極具挑戰性,要在這樣的主管麾下求生存,需要一些應對策略減少壓力。

策略1:化被動為主動,增加掌握感

人的壓力來自於「處在不確定狀況」,若能有掌控感則會使壓力減輕。

化被動為主動,自己主動並提前向主管更新資訊,反轉互動位置,讓自己稍有掌控感,同時也讓主管覺得掌握局面,不用一再追問細節。 

策略2:尋求明確指示,全力執行

高度控制型的主管容易固執於自己的想法,對歧見的包容性較低,員工避免被控制的方法是直接請求主管給「具體指示」。只要有不清楚的地方,整理出問題後直接請教,這樣就能核對目標並留下明確的工作紀錄。

在接受指令後全力執行是這類主管在意的點,迅速回應能取得信任,有效改善工作關係。

策略3:避免正面衝突,適時請益

高度控制型主管易焦慮,雖然有時看起來非常強勢,但內在多半自信不足而過度膨脹自己。如有衝突發生,為了面子問題會異常堅持己見,甚至變成用攻擊當防衛。在這樣的背景下,正面衝突並沒有益處,適時請教主管專業意見,才能讓他們覺得被尊重,也會自然降低「機車」行為。

其實與高度控制類型主管共事也有不少優點,例如主管具體的指揮及命令能減少自己需要下決策的壓力,降低犯錯的風險。而在工作去留與適應主管風格之間要怎麼取捨?可以先問問自己這3個問題:

  1. 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是什麼?
  2. 我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什麼?何時要達成?
  3. 目前的工作狀態是否對達成目標有幫助?

這些提問將焦點從主管的行為和態度轉移到自己的需求,當人聚焦在如何為自己吃苦時,心態也會不同。

如果調整過後還是難以接受主管管理風格,但又需要這份工作,要記得避免情緒內耗,試著讓自己暫時「靈肉分離」,在情感上與對方保持距離,將精神放在事情而非人。

最重要的是,如果身體反覆出現狀況,例如胃食道逆流、顳顎關節炎、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等等,要記得告訴自己「再好的工作機會都沒有身體健康重要。」

作者介紹
林靜君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文教基金會EAP 特約諮商心理師
經歷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諮商心理師
各大企業、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社福單位工作坊及講師
受聘為大學商管學院「培育跨領域知識整合並具執行力商管人才」業界專家
今周刊幸福熟齡專欄(林靜君談心室/國語日報《親子小宇宙》專欄主筆
上市公司協理/ 財經媒體主管 / 廣播節目主持人/北市府招商外文刊物內容總監
杏語心靈診所心理治療師
台灣心力希望協會理事長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諮商心理師
專業認證
完形取向-應用在個別諮商專門訓練(初階 中階 進階 督導進階)
台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合格之「青春期生育保健諮詢人員」
TLI(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華語文教師
專長
情感關係:伴侶衝突‧親密關係連結‧外遇處理‧信任重建‧性諮商
探索自我:整合個人生命‧自我覺察‧潛能發掘‧與自己和好
身心創傷:性侵‧家暴‧重大意外‧恐慌
情緒失調:憂鬱‧焦慮‧緊張‧躁鬱‧無助‧悲傷失落‧情緒失控
生命轉化:青春期發展‧中年議題‧存在意義
原生家庭議題:整合生命創傷
職場議題:職涯瓶頸‧高階管理衝突‧轉業‧退休準備
證照字號
諮商心理師證照(諮心字第003285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