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把握暑假時光,陪伴孩子探索職涯

作者
鄭翔好

觀察孩子在學期間的日常,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又累又餓,他們會先休息、吃點心、寫作業,接著梳洗、吃晚餐、準備明天的小考。結束例行公事後,睡前通常只剩三、四十分鐘可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如:看課外讀物、寫日記、畫畫、看球賽轉播……而這段休閒時光經常會被中斷,像是起身去潔牙或預備就寢,因為若延長休閒時光,隔天一定會選擇賴床。

暑假則是截然不同的節奏,孩子有充裕的時光去做不同面向的探索。

今年放暑假前,我邀請孩子分享對暑假的規劃。哥哥說:「我喜歡在家做幾款麵包。」弟弟則表示:「我想參加學校棒球營!」

我支持成全孩子的暑假規劃,也鼓勵符合資格的哥哥(5年級以上),參加「職業試探營隊」。這個是「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在寒暑假辦理的免費課程,將不同職業巧妙的透過多元且有趣的形式幫助孩童探索,哥哥先後報名了「點心魔法師」、「輕食調飲」以及「霓虹燈飾」、「木工手機架」。

探索後,別忘了和孩子一起梳理

營隊結束後,孩子迫不及待向我展示實作的成品,並分享今天的體驗:「媽咪,我覺得木工營隊很特別,可以操作一般家裡沒有的木工機具,可以自己鋸、切、磨、做出木工成品,我明年想再報名參加!」看著他們發光的眼神,我一邊傾聽,一邊透過以下這些問題,協同孩子梳理探索的體驗:

  • 你覺得「實際體驗」跟「原本的想像」有什麼不同嗎?
  • 你最喜歡的是哪個部分?
  • 哪些你不會想再參加(刪去法)?哪些你會想更多了解與嘗試?
  • 如果排出最喜歡的前三名,分別是什麼?因為?

藉由客觀測驗,聚焦探索方向

在《職業試探營隊》中會介紹所屬的「職業類群」,並帶領學生進行「優勢智能適性職涯分析」測驗。測驗報告會列出孩子前三項的優勢智能(如:自然觀察、邏輯數學、語文)與適合從事的職業建議。值得注意的是,若隔半年至一年再測驗,孩子的優勢智能與排序會有些微變化。

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我選擇在悠閒的空檔,邀請孩子一同探索這份報告:

  • 圈出幾個他看起來有感覺的職業名稱
  • 請孩子說說,他對圈起來職業的理解、想像、喜歡的是什麼?
  • 和孩子討論,這些職業須具備的能力、工作內容與型態?

深度學習的祕方:職人訪談

先生知道哥哥從小喜歡動手做料理與烘焙,在一次的中部之旅帶全家去一家厲害的甜點店。平常撙節開支的先生,竟然大手筆點了好多種類的點心讓我們開心品嚐!

傍晚,趁老闆在花園休息的空檔,我們趕緊請教老闆的「點心之路」。老闆很有耐心的分享他和太太學習調飲與點心,後來還到日本參加「藍帶廚藝學校」培訓,並在返台後全家從台北搬到台中郊區開店與經營民宿的心路歷程。

這次事件後,每當我們到餐廳用餐時,如果看到廚師出來和客人互動並有空檔,我們也會進行簡單的「職人訪談」。我發現這些師傅們在知道孩子對料理有興趣時,都會很樂意且慷慨的分享自身經驗。

陪伴孩子走一段探索之旅

職業探索從小開始,藉由觀察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善用資源並透過引導他們體驗、觀摩,而最重要的是探索後的梳理經驗。因為梳理,我看見孩子找到喜好與熱情後:

  • 能展現自主與行動力,不怕麻煩與辛苦
  • 能主動思索未來,父母可引導孩子思考學涯的選擇與規劃
  • 當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有渴望與目標,會更有動力投入學校的基礎學習
作者介紹
鄭翔好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福與政府單位 社工員
醫院 專員與兼任心理師
大專院校 業界教師、兼任教師與心理師
家庭教育中心、社福單位、親子館、輔導室 外聘督導
政府、企業、醫院、學校、親子館、托育與課後安親機構、社福單位 講師與團體帶領者
實體/線上帶領《做孩子的『情緒教練』》、《升級親職教養力》、《做孩子『成長的鷹架』》、 《父母自我關照與支持團體》、《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成長課》等系列課程。
粉專《情緒成長同協空間》
專業認證
完形取向專業訓練─應用在個別諮商
EFCT 情緒取向伴侶/家族治療國際初階認證訓課程
愛家婚戀情商與自我成長課程初階與進階帶領人培訓
Career Coach職涯教練增能培訓
危機心理衛生服務計劃安心服務員初階與進階訓練
婚前/婚後成長PE協談員認證訓練
專長
初為人父母自我關照與成長(婚姻調適、產後憂鬱、角色關係)
原生家庭議題與重建自我概念(自信)
情緒覺察與壓力調適
情緒教養與親職效能
幼兒、兒童青少年與親子諮商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1327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