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孩子在學期間的日常,每天放學回到家後又累又餓,他們會先休息、吃點心、寫作業,接著梳洗、吃晚餐、準備明天的小考。結束例行公事後,睡前通常只剩三、四十分鐘可投入自己喜歡的事,如:看課外讀物、寫日記、畫畫、看球賽轉播……而這段休閒時光經常會被中斷,像是起身去潔牙或預備就寢,因為若延長休閒時光,隔天一定會選擇賴床。
暑假則是截然不同的節奏,孩子有充裕的時光去做不同面向的探索。
今年放暑假前,我邀請孩子分享對暑假的規劃。哥哥說:「我喜歡在家做幾款麵包。」弟弟則表示:「我想參加學校棒球營!」
我支持成全孩子的暑假規劃,也鼓勵符合資格的哥哥(5年級以上),參加「職業試探營隊」。這個是「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在寒暑假辦理的免費課程,將不同職業巧妙的透過多元且有趣的形式幫助孩童探索,哥哥先後報名了「點心魔法師」、「輕食調飲」以及「霓虹燈飾」、「木工手機架」。
營隊結束後,孩子迫不及待向我展示實作的成品,並分享今天的體驗:「媽咪,我覺得木工營隊很特別,可以操作一般家裡沒有的木工機具,可以自己鋸、切、磨、做出木工成品,我明年想再報名參加!」看著他們發光的眼神,我一邊傾聽,一邊透過以下這些問題,協同孩子梳理探索的體驗:
在《職業試探營隊》中會介紹所屬的「職業類群」,並帶領學生進行「優勢智能適性職涯分析」測驗。測驗報告會列出孩子前三項的優勢智能(如:自然觀察、邏輯數學、語文)與適合從事的職業建議。值得注意的是,若隔半年至一年再測驗,孩子的優勢智能與排序會有些微變化。
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我選擇在悠閒的空檔,邀請孩子一同探索這份報告:
先生知道哥哥從小喜歡動手做料理與烘焙,在一次的中部之旅帶全家去一家厲害的甜點店。平常撙節開支的先生,竟然大手筆點了好多種類的點心讓我們開心品嚐!
傍晚,趁老闆在花園休息的空檔,我們趕緊請教老闆的「點心之路」。老闆很有耐心的分享他和太太學習調飲與點心,後來還到日本參加「藍帶廚藝學校」培訓,並在返台後全家從台北搬到台中郊區開店與經營民宿的心路歷程。
這次事件後,每當我們到餐廳用餐時,如果看到廚師出來和客人互動並有空檔,我們也會進行簡單的「職人訪談」。我發現這些師傅們在知道孩子對料理有興趣時,都會很樂意且慷慨的分享自身經驗。
職業探索從小開始,藉由觀察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善用資源並透過引導他們體驗、觀摩,而最重要的是探索後的梳理經驗。因為梳理,我看見孩子找到喜好與熱情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