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孩子的畢業季,也是爸媽更新升級的時刻

作者
鄭翔好

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當孩子畢業時,也是提醒父母在角色與教養任務上要更新升級!

6月畢業季,代表孩子完成此階段的學業,並將邁入下一階段;要培養一個孩子從依賴的嬰幼兒到獨立成熟的成人,除了學校教育,更需要父母投入足夠的心力在家庭的營造與教養上。

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當孩子畢業時,也是提醒父母在角色與教養任務上要更新升級!若父母的角色沒有調整為適合孩子的發展需求,不僅可能阻礙孩子的發展任務,也容易引發親子戰爭和衝突。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是著名的發展理論之一,以下為參考此理論後所整理出的各階段父母教養任務,幫助家長們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及培育他們的內在軟實力。

0~6歲:充滿愛與探索的「嬰幼兒期」

  • 照顧孩子身體與情感的需要:飲食、睡眠、清潔、溫暖、藥物治療、愛、接納、安全、鼓勵和安慰,建立孩子對人的信任感
  •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納,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深深被愛)、自我價值感(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有意義(知道自己活在世上是有目的)
  • 給予孩子探索與嘗試的空間:幼兒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能引發學習動機,展開嘗試的行動
  • 協同孩子練習情緒調節:協同孩子標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討論可以如何處理
  • 營造家庭時光-參與的重要性:每週花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做有趣的事、享受歡笑,增進親子情感

7-12歲:認識情緒與挫折的「兒童期」

  • 營造家庭時光-傾聽的重要性:彼此表達欣賞與感謝、聆聽孩子關心的事、了解孩子的朋友、孩子在學校最喜歡做什麼、孩子能坦承告訴父母,父母讓他們受傷或生氣的事,修復關係與保持情感連結
  • 協同孩子情緒自我調節:給自己時間冷靜下來、可以表達生氣,但不能用破壞性行為(如傷害自己或他人、辱罵、破壞物品)、討論如何關照自己的情緒
  • 參與家庭事務和做家事:邀請孩子參與家庭事務討論和做家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承擔力。
  • 提供孩子人際相處的示範與練習:孩子透過家人互動經驗來觀察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說話、傾聽、透過肢體行動展現愛、遇到衝突是否去解決、如何處理爭執、道歉與原諒
  • 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力:當孩子遭遇人際或學習挫折時,給予理解和支持,陪伴孩子一起渡過困難與壓力,討論如何面對和處理

13-18歲:父母逐漸成為後盾的「青春期」

  • 幫助孩子邁向成熟與獨立:逐漸放手、給予孩子自主與選擇的空間、練習做決定、鼓勵負責、討論界限與後果
  • 讓家成為安全與接納的基地:當孩子面對各種風暴,家可以成為孩子的避難所、給予安慰與撫平心情,並創造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能放鬆、與孩子聊聊他們擔心的事,傾聽孩子的心裡話
  • 營造健康的家庭生活:一起輕鬆用餐、獨特的家庭時間、全家去渡假旅行,有益親子和手足關係
  • 讓家成為學習良好價值觀的環境:身教影響大於言教,如選擇誠實、處理怒氣、解決衝突、道歉與原諒
  • 與孩子討論毒品、酒、性與上網:找機會和孩子經常小聊一下這些主題,進而了解孩子對毒品、酒、性與上網的認識與觀點,並適時表達家庭及社會對這些物品的界限

孩子不會因為從學校畢業就能長出上方列出的內在軟實力,因為教養孩子沒有速成的公式或捷徑,需要父母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在家庭與教養上,才能培育孩子成為一位健康成熟、獨立自主、負責與勇敢的成人,這是學校教育與親職外包無法取代的。

作者介紹
鄭翔好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福與政府單位 社工員
醫院 專員與兼任心理師
大專院校 業界教師、兼任教師與心理師
家庭教育中心、社福單位、親子館、輔導室 外聘督導
政府、企業、醫院、學校、親子館、托育與課後安親機構、社福單位 講師與團體帶領者
實體/線上帶領《做孩子的『情緒教練』》、《升級親職教養力》、《做孩子『成長的鷹架』》、 《父母自我關照與支持團體》、《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成長課》等系列課程。
粉專《情緒成長同協空間》
專業認證
完形取向專業訓練─應用在個別諮商
EFCT 情緒取向伴侶/家族治療國際初階認證訓課程
愛家婚戀情商與自我成長課程初階與進階帶領人培訓
Career Coach職涯教練增能培訓
危機心理衛生服務計劃安心服務員初階與進階訓練
婚前/婚後成長PE協談員認證訓練
專長
初為人父母自我關照與成長(婚姻調適、產後憂鬱、角色關係)
原生家庭議題與重建自我概念(自信)
情緒覺察與壓力調適
情緒教養與親職效能
幼兒、兒童青少年與親子諮商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1327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