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老是擔心焦慮?心理師教3方法緩解不安

作者
陳致豪

地震不知道何時會來,有時很大、有時很小,不過我們都知道,在台灣地震一定會再發生。其實,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恰如無法預知的地震,臨床心理師教你如何因應並從中復原。

身為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人,很熟悉突如其來的地震,但在4月3日早晨,原本以為搖晃一下就會停的地震,竟然愈搖愈大、愈來愈可怕。看了新聞報導才知道這是繼921大地震後、25年來最大震級的地震,而且花蓮還有嚴重的災情,雖然自己沒有受到傷害,但心情上仍受到不小的衝擊。

地震對台灣的影響至今已在逐漸復原中,我們能藉著這樣的復原能力,因應每天日常生活中的焦慮。

1.創傷復原5原則,安定地震、災後心靈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曾經在2007年綜合許多國際災難創傷心理的專家共識,提出了「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在面臨地震的天災時,可以幫助我們因應災害的影響。

  • 安(safety):促進安全
    確保自己處在安全的環境,避開危險。例如:巡視住家牆壁或瓷磚的完整性、確認住家結構安全、地震後避免走在可能會有瓷磚掉落的大樓外等等。
  • 靜(calming):促進平靜與鎮定
    試著安撫自己,讓自己放鬆一些。深呼吸、放鬆練習、正念等都是可以幫助自己安穩下來的方法,但不要勉強叫自己趕快安靜下來,只要感覺稍微安穩一些就好。
  • 能(efficacy):提升自我效能
    遇到較大的天災時,常常會有一種自己無能為力的感覺。找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包括日常生活可以完成的事情,都能增加自己的有能感。完成小小的事情就可以鼓勵自己,不急著完成較大的目標。
  • 繫(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
    盡量和他人保持聯繫,維持社會支持,像是和親友互相報平安,感覺害怕時候傳訊息互相支持等等。即使平時習慣大小事情都自己一肩扛起,但在遇到較大的事件時,也請試試看和人聯絡,找自己信任的人說一說。
  • 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
    試著找回希望感,即使面對的挑戰很大、很難,但一步一步也能慢慢走向目標。當地震的影響很大時,雖然有些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改變或修復,但人的內心和生命力是可以逐漸復原的。

2.試試「蝴蝶擁抱法」,即時安撫自己的情緒

在諮商中,有時會聽到個案說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在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提到的蝴蝶擁抱法(Butterfly Hug),剛好是安撫自己的好方法。此做法源自墨西哥,是當地治療師為了幫助地震和颶風災民安定下來發展出來的方法。做法如下:

  • 準備姿勢是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口,或者交叉觸碰上臂,可以試著找到自己覺得比較舒服的雙手位置。
  • 慢慢地左右、左右地輕輕拍打手掌,彷彿蝴蝶拍動著翅膀一樣。拍動雙手的時候,慢慢地深呼吸。並且告訴自己現在是安全的、沒事的。

3.有些事無法預期,做好準備就「等來了再說」

從5月到現在,民眾對於《淚之女王》結局的關注度可能多於地震相關新聞。4月3日地震後,有報導表示「台灣人超冷靜」、「大地震後正常上班」、「餘震不斷時仍持續開會,甚至邊搖邊講」等,這些都反映了我們的復原能力。而很多地震有關的因應能力是在921大地震之後發展的,例如:建築法規的修改、防災措施的建立與宣導等等。

地震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而且我們都知道,在台灣地震一定會再發生。日常生活的焦慮就像地震一樣,擔心的事情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例如:擔心被裁員、擔心換主管、擔心身體會不舒服等等,這些都是正常人會有的擔心。通常就像遇到地震,過了就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繼續走。但如果這個擔心持續很久且強度很高,就會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我曾以地震向個案舉例,當遇到沒辦法控制和預期的事情,試著做好準備後,「等來了再說」。例如地震防災措施都做好了,就不用每天擔心地震發生,而是等地震來了再去因應它就好。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擔心,可以準備、可以改變的事情,就著手去做。

一般而言準備程度愈高,焦慮感就會愈低。面對無法準備、無法改變的事情,有些人能接受自然的不確定性,有些人則藉著拜拜、禱告讓心靈有所依託。唯有面對無法掌控又很想避免的事情,就容易陷在無止境的焦慮中,不停思索:怎麼辦、怎麼辦,而且愈思索就會愈焦慮。

這時候可以試著想──就像地震,我們知道可能會發生,做好可以做的準備後,「等來了再說」。即使心情上會受到影響,也能像地震一樣,慢慢回到原本的生活中。

當然,有時候理智上知道這些道理,但在當下,情緒還是會陷在焦慮裡面走不出來。此時不用急著指責自己,可以試試看蝴蝶擁抱法安慰自己,找朋友或諮商師聊一聊,也許就能慢慢恢復。

 

作者介紹
陳致豪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臨床心理師
經歷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原國軍北投醫院)臨床心理師
國軍北投醫院 心理科主任
淡江大學 兼任輔導老師
臺北巿政府自殺防治中心 自殺防治守門人種子講師
淡江大學中等學校教師第二專長輔導學分班兼任講師
加惠心理諮商文教基金會 臨床心理師
心禾診所 臨床心理師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執業執照
專長
專長: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生理回饋治療、心理衡鑑
對象:壓力適應疾患、焦慮疾患、人格疾患、憂鬱疾患、物質濫用、性侵加害人處遇
取向:客體關係理論、認知行為技術、生理回饋、催眠治療
證照字號
心理字第000505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