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再自然不過的「為母則強」,其實是媽媽們如何用上自己大半生盡心、費心,咬緊多少次的牙關為了孩子們變強的歷程……
我是一名執業16年的諮商心理師。在日常生活除了擔任心理師外,我也是一位女兒、妹妹、妻子、媳婦、母親、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還有其他的其他。一個我,擁有這麼多的角色。
而做為「母親」,是讓我感到最為困難的一個角色。
前不久,幾位來談的個案不約而同地和我分享ChatGPT的神奇。為了避免與社會脫節,我嘗試問了ChatGPT「什麼叫做母親」?它說:「母親通常指的是一位女性,是某個生物體的生育者,也是孩子的養育者和照顧者。在人類社會中,母親在家庭和子女的生活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提供愛、關懷和教育。」
看到「某個生物體的生育者」時我不禁感到莞爾。在與其他母親的諮商經驗中,我認為做一位母親,因為身負生育、養育和教育孩子們的重要角色,常常承受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句再自然不過的「為母則強」,其實是媽媽們如何用上自己大半生盡心、費心,咬緊多少次的牙關為了孩子們變強的歷程!而確實母親是生育、養育和教育孩子們的重要角色,那麼媽媽們到底如何能夠過得比較快樂?真的就是極為重要的事情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努力堅強的媽媽們亦然。但在諮商歷程中談及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時,對許多人而言經常是知易行難。到底怎麼做叫做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還好,做媽媽之後,我們有了自己做為學習的對象。
當孩子們餓了,媽媽會準備他們愛吃或想吃的東西。
當孩子們累了,媽媽會讓他們好好休息而不要求孩子更加的努力。
當孩子們遇到難過的事情時,媽媽會好好的傾聽與安慰。
當孩子們感到自己不重要時,媽媽會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孩子們挫折喪氣時,媽媽會讓他們知道還有時間可以慢慢來,而就算有些事情慢點達成,也不會因此成為沒有價值的人。
請媽媽們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
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們一般吧。
請媽媽們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的內在小孩:「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就算有些事情還需要時間也是沒關係的。」就如同我們告訴我們的孩子們一般。
世界上的任何人事物根本不存在著完美。如果想要完美,不只媽媽們會感到挫敗,孩子們也會感到挫折。那麼,讓我們只要做個夠好的媽媽就好了!
但什麼叫做夠好的媽媽?請媽媽們先留意社會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減分文化」。若我們總是將100分作為自己基準線,那麼98分時就等同於少了2分,也往往會變成不斷檢討自己少掉的2分,進而出現「我怎麼才98分」的聲音,甚至嚴格的批判自己「怎麼永遠都做不好」。
生養了孩子就有了母親的角色,但做媽媽卻是一生不斷學習的歷程。所以,請媽媽們一起來練習把0分作為基準線吧!
觀點轉換後,我們就有機會從自責的「我怎麼現在才發現孩子皮膚的紅疹是異位性皮膚炎?」轉變成「我現在知道了原來這種情況是異位性皮膚炎,我也知道了該怎麼照顧孩子」,或是從「我怎麼還是會忍不住對孩子大發雷霆?」轉變成「我雖然還是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但我也愈來愈能夠在生氣時盡量先不開口說話了」。
我們就可以開始一點一滴、慢慢的、確實的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即使緩慢、但不斷進步且夠好的媽媽。
祝福媽媽們母親節快樂!祝福每位媽媽都能在育兒路上,有更多心理上的餘裕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