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小孩有情緒困擾怎麼辦?試試透過遊戲治療打開孩子心門

作者
張嘉真

早期的臨床工作者發現兒童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卻可以透過遊戲或創作的方式來進行表達,所以心理師會提供一些媒材,例如一家人的玩偶、娃娃屋、黏土、蠟筆和白紙等,讓孩子可以自由的運用媒材來表達自己……

遊戲治療是什麼?是種讓孩子用多元方式表達自己的方式。

早期的臨床工作者發現兒童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卻可以透過遊戲或創作的方式來進行表達。所以和兒童工作的時候,心理師會提供一些媒材,例如一家人的玩偶、娃娃屋、黏土、蠟筆和白紙等,讓孩子可以自由的運用媒材來表達自己。而心理師的工作在於了解兒童遊戲的意義,將兒童難以言喻的想法和感受化為語言,讓父母可以了解他。

治療的起點:心理評估

有的孩子來見心理師之前,已經看過精神科醫師,並得到醫師提供的想法、診斷或者建議。有時候則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某個問題感到擔憂或困擾,不明白孩子怎麼了,也不確定是否需要專業的介入。

無論是何種狀況,心理師的工作都會從了解及評估孩子與家庭的狀況開始。心理評估主要是初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成長背景、外在環境和孩子的互動等,以決定是否需要後續的介入,若是需要,則須擬定介入計畫和治療的目標。

悠美的故事:遊戲成為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一扇門

悠美正就讀幼稚園大班,老師有次和家長反映她比較難以專心,以至於有時候未能完成課堂上的學習活動。父母也提到,悠美出生之後是住在祖父母家,祖父母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一直到她5歲時,父母才把悠美接回來,並且送她去念幼稚園。

其中,祖父的教養方式非常威權和嚴厲,時常對悠美的行為多加要求、責備和體罰。在初期的遊戲評估中,悠美數次在完成作品之後,將作品放到樂高組成的垃圾車上,並且送往垃圾場丟棄。心理師認為作品代表悠美的表現,而她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另外悠美也幾度要求媽媽進來諮商室陪她,因為擔心心理師會生氣責罵她。

遊戲評估或治療中的任何資訊都是完全保密的,因為保密關係是心理治療的基礎,但是愈年幼的兒童受到家庭的影響越大,所以幫助父母能夠了解孩子和思考相關聯的因素就相形重要。

解決這兩難的方式,是心理師會用自己的話語來描述對孩子的了解。例如心理師會和父母分享「悠美對於關係有不安全感,容易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預期大人會對她生氣和責備,這樣的不安使她難以專注。」最後建議悠美及父母合適的遊戲治療和親職諮詢頻率。

悠美的遊戲治療目標:恢復自信心和發展安全感

雖然悠美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度,但她能利用遊戲來表達內在,是一件很棒的事。遊戲成了通往悠美內心世界的一扇門。心理師的工作是透過對遊戲的理解,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出解決問題的方式,過程包括對孩子的同理、鼓勵、開啟討論等。

遊戲治療通常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修通問題和成長需要一個歷程。父母對遊戲治療的了解也有助於思考如何預備孩子進入其中,可以告訴孩子在諮商中他可以談話、玩遊戲、分享任何事情和困擾,讓心理師可以了解他並一起想方法來幫助他。

附帶一提,心理師和兒童工作的時候,通常也會安排父母參與親職諮詢,父母能在諮詢時間裡討論他們在照顧孩子上面所關心的議題。期待遊戲治療能成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段美好際遇!

作者介紹
張嘉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臨床心理師
經歷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兼任臨床心理師
臺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發展遲緩兒童評估鑑定中心臨床心理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科兼任講師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約用臨床心理師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證照
專長
兒童遊戲治療
青少年諮商
年輕成人諮商
親職諮詢
證照字號
心理字第000277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