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當所向無敵時,我們得到了什麼? ──從韓劇《異能》談自我理解

作者
林慧怡

從好萊塢電影《復仇者聯盟》到近期韓劇《異能》,都在描述超能力的不凡與雄威。劇中的異能者擁有各式各樣的超能力,舉凡空中飛行、自癒能力、超強五感、強大力量與發電力等,身為觀眾的我們不免在心中讚嘆著,擁有超能力不但為生活帶來許多好處,也讓一個人存在的份量更加強壯,吸引眾人的目光、肯定與景仰。

如同劇中異能者藉著與生俱來的發電能力,成為小朋友眼中崇拜的「閃電俠」,在每場表演中享受著喝采掌聲,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回到現實生活,我們固然沒有超能力,但是否也曾期許自己可以變得更好、更有能力,讓我們更被肯定、獲得更多殊榮?

1. 超能的一線之隔,便是異於常人

然而,故事發展往往沒有觀眾想像得美好,劇中的異能者因著超能力深受困擾,不只是被利用為攻擊武器,甚至引來殺生危機,使異能者需要花更多力氣隱藏自己成為「平凡人」;同時也因能力的特殊,主角們變成班上同學眼中害怕靠近、集體排擠的「怪物」,只能邊緣、孤獨地活著。

這些異能者的真實生活,其實是遊走在「超能」與「超怪」之間,不只是難以正常生活工作、吃飯睡覺,還需隨時接收眾人怪異、驚嚇的眼光,更多時候必須小心翼翼與人相處,擔心他人是否能接受這樣一個奇怪的自己。

「超能」使異能者陷入更多的自我懷疑,對於異於常人反而更加自卑。能力帶來的便利,並沒有為內在世界帶來安身立命。

2. 超能力的背後,我們想要什麼?

在諮商室中,我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再努力點、能力更好了,是不是就不會再有煩惱?」許多來談者在被期待中成長,長大後也自然而然地期待自己能力變更好。但更好後的我們,會變得如何?可以滿足我們什麼?又或者,超能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常陪著來談者探索這些能力的追求,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獲得什麼,往往抽絲剝繭下來,都會聽到不約而同的答案。似乎唯有當自己能力更好、比別人更強時,才有機會在茫茫人海中被看見,特別是被重視之人所理解。當努力化為能力,我們的存在受到認可,彷彿才有了在這世界上的立足之地。

為什麼我們總是拚命努力,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否對於「不足」的恐懼,讓我們忘了當初出發的意義?

追求超能力的真相,是一份「被理解」的需要。

備受肯定的渴望,驅使著我們拚了命地努力、用力,卻愈發現永無止境。到後來,早已忘記追求超能力是為了什麼,只是不知不覺習慣了努力再努力。只要尚未追求到肯定的那一天,籠罩在我們眼前的,可能是滿滿的自我懷疑、匱乏空虛,可能是隨時檢討、鞭策著自己的「不夠」,還需擔心他人的眼光,甚至面臨生存的威脅。

韓劇中的異能者天生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成為人人稱羨的英雄。然而,卻和我們一樣,時常帶著焦慮活著,陷入懷疑人生的煎熬卻無法被理解。在選擇隱身或大顯身手之間,異能者不過是想要混口飯吃、安居樂業,找到心愛之人共組家庭,平凡度日地孕育著下一代。

擁有超能力的異能者,也只是想要好好活下去。

我們究竟是想擁有超能力成為英雄,抑或只是希望能夠被他人理解、安居樂業好好生活?

3. 超能力是我們足夠理解自己

在追求卓越的時代,人們期許著自己夠有能力、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這些都是為了引領著生命得以延續。雖然遺憾我們沒有韓劇中的「異能」,但我們卻擁有「理解自己」的能力。套用劇中女主角美賢曾對兒子奉皙說過:「超能力算什麼,同理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能夠理解他人,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期待被理解之前,我們足夠理解自己嗎?

在我們為能力衝刺的時候,或許可以試著往內心深處探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一份看見肯定、還是一份理解支持?當我們愈明白「有能」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被看見、被理解」,愈是能帶著理解與同理心望向自己,也愈能以透澈的眼界、輕盈的步伐走上期待的道路。

作者介紹
林慧怡
學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個管/諮商心理師
經歷
旭立諮商中心 全職實習心理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務處學生輔導中心實習心理師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個案管理員
恆毅高級中學 輔導實習老師
女同志伴侶關係成長團體、愛情關係探索成長團體、同志藝術聊心工作坊、藝術紓壓工作坊等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薩提爾模式諮商講堂專業訓練
完形取向(Gestalt Therapy)專業訓練
專長
自我探索與成長、情緒困擾、生涯規劃與發展、性別認同與同志諮商、壓力調適與管理、性議題、情感與親密關係、婚姻與家庭關係、人際與原生家庭議題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5251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