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爸媽爭吵,夾在中間很為難?心理師3點建議:釐清責任範圍,你不是傳聲筒

作者
胡綺祐

【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文章稿費】

夾在家人中間的你,每次有爭吵就被迫要當傳聲筒嗎?這些不必要的責任使你為難,更會因此感到痛苦、焦慮。不妨跟著心理師 3 個步驟,立下責任界線,找回平靜的生活!

文|胡綺祐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煩死了,每次都叫我去傳話,他們怎麼都不自己講!」小如(化名)氣沖沖地說。由於父母親長年感情不睦,看似當溝通的橋樑她,實際上卻一直承接著雙方之間激昂的情緒,以及不願面對彼此感情問題的責任。

我試著詢問小如,是否曾對父母親表達過自己的感受,她哽咽地說:「我有講啊!我說我不喜歡這樣,但我得到的回應是一連串的指責,他們說我只顧自己、說我很自私⋯⋯。」隨後,小如委屈地問我:「真的是這樣嗎?難道我就只能接受這樣的情況?」

 

你也是家人之間的「傳聲筒」嗎?

當媽媽無法跟爸爸溝通時,便對你說:「你爸比較會聽你的話,你去幫我提醒他。」或爸爸和哥哥總是容易吵架,於是拜託你:「你哥就是對我很衝,我關心他都不會回我,你去幫我問他最近工作還好嗎?」

當關係中的兩個人歷經衝突與焦慮時,可能刻意或無意識的拉進了「第三人」,試圖去解決彼此間的問題。

最令人心力交瘁的是,當第三人想跳脫出這樣的「三角關係」,便會被貼上不孝順、不顧家、愛計較,自私自利等標籤,讓你開始懷疑自己,甚至被罪惡感給吞沒了,只好再回到原本的位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被迫當傳聲筒,你可以這麼做

在華人家庭文化裡,經常難以看到對「個體性」的尊重,總有許多道德標準束縛了人們的感受及意願,彼此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忍耐壓抑的人,便背負著過多且不必要的責任,為此糾結不已。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試著這麼做。

一、接納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的感受

問問自己,每當這樣的情況發生,你的感受是什麼?煩躁、憤怒、委屈、埋怨,或其他的心情?

先允許自己可以有這些複雜的情緒,因為你正被勉強、被迫做沒有意願的事,但你也不希望自己的拒絕,傷害到期待你作為的另一方。這些複雜的情緒確實讓你相當難受,所以你的任何的感受都是正常的、需要被接納的。

二、同理對方的期待,明確表達自己的限制

一直以來,你願意擔任「傳聲筒」的角色,想必是因為家人對你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所以你忍耐著自己的不悅,心想「還是幫一下忙好了」。你也許認為,拜託你的家人有為難與苦衷,因此你也告訴自己:「畢竟都是家人,我不要那麼愛計較。」

但同樣的狀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你早已看不見忍受的盡頭,那份以和為貴的美德,到底是好,還是壞?

試著練習展開對話吧!

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地說:「媽媽,我知道妳對爸爸有很多的氣憤與厭惡,我也明白,若我能幫妳傳話會讓妳鬆一口氣。但我想跟妳說,其實夾在你們中間的我,覺得壓力好大、好累。我可以陪妳討論怎麼跟爸爸溝通,但你們夫妻之間的問題,終究還是要兩個人去面對和處理,我不會再傳話了。」

也許你會擔心,表達之後受到了責難,那麼你可以照著下個步驟做。

三、卸除不合理的指控,立下界限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我說了我的感受,反而被他罵自私!」、「我試著拒絕了,可是他卻說我不孝!」

正是這些話語,讓你卻步了,只要你多一點「為自己」的想法出現,迎接而來的,是披著道德標準的嚴厲指控,這使你開始動搖、懷疑起自己。

「拒絕他真的好嗎?」、「我是不是太不應該了?」源源不絕的歉疚及罪惡感,讓你放棄堅持了。

我想先說,辛苦你了!我明白你內心的糾結,先為自己做幾個深呼吸吧!慢慢地靜下心來思考,那些責備你的話語,是合理的嗎?

我們永遠只能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所感負責,沒有義務要去滿足誰。設立有彈性的界限,是維持良好關係的關鍵,這麼做並非要你去推開誰,而是「我做我能做、有意願做的,其他就非我能承擔」。

越是親近、在意的關係,越容易讓我們奮不顧身,然而,這般全然投入後,卻使得自己傷痕累累。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的感受、釐清自己的想法,辨識自己的責任範圍,你將不再是傳聲筒,更不是他人為了逃避問題所操控的棋子。

作者介紹
胡綺祐
學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微煦心靈診所特約心理師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特約心理師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兼任心理師
專業認證
諮商心理師證照
美國第25期禪繞認證教師
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訓練
專長
自我探索與成長、情緒困擾、生涯規劃與發展、創傷與失落、性別認同與同志諮商、壓力調適與管理、情感與親密關係、婚姻與家庭關係、親職與親子關係、人際與原生家庭議題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1869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