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他們為何成為加害者?心理師呼籲:培養健康人格,減少加害者

作者
陳孟吟(can provide therapy in English)

【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文章稿費】

MeToo 運動不僅喚起對性別、身體自主權議題的關注,也讓我們注意到辨識潛在加害者的重要性,一起來看有哪些特徵需要注意吧!

文|陳孟吟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隨著最近名人及演藝圈性騷及性侵事件的連環爆,常聽到 MeToo 一詞不斷地被提及,您或許還疑惑 MeToo 到底是什麼?

MeToo 運動的起源

MeToo 運動是從歐美國家延燒到其他國家,當然也漸漸延伸至台灣。

雖然 MeToo 早在 2006 年就由社運作家塔拉納伯克(Tarana Burke)發起,卻一直到 2017 年美國好萊塢王牌製片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受多名女星指控性侵與性騷,才開始正視這個議題。

其中一位知名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使用了 MeToo 標籤,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性侵害或性騷擾的經歷,希望讓大家意識到這些行為有多麼地普遍及嚴重。

另外,喊出 MeToo(我也一樣)也提供心理上的同理支持,讓其他受害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也經歷相同的處境。

臨床現場看見 MeToo 的力量

然而,在我臨床實務中,這股浪潮也引發了在諮商室的個案,逐漸喚起過去塵封已久的性騷或性侵經驗,也正因為 MeToo 的推動,賦予他們勇氣及力量,主動提及過往的受害經歷。

或許還無法在社群媒體或對親友公開地說,但至少願意在諮商室裡選擇揭露出來這個難以啟齒的創傷事件。很多時候,從被性騷擾、性侵害中恢復,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復原過程可能很痛苦。

承認自己被性侵或被騷擾,有時候可能會非常困難,除了害怕他人的反應,擔心別人會怎麼批判或污名化之外,還要面對內疚和羞愧感。

這些內疚和羞愧,經常會演變成責怪自己,像是怪自己當時沒有勇敢拒絕、沒有更加謹慎小心;或怪自己信任了一個不應該信任的人、真不應該沒有警覺而不小心喝醉或上了他的車等。

在臨床上往往發現,即便個案在理智上明白自己不應該為受性侵或性騷等行為負起責任,但還是會因為內疚和羞愧而感到困擾,這些感受可能會在被侵犯後立即出現,也可能在幾年後才浮現。

尤其是權勢性交,在有權力關係運作的情況下,造成被害人受此權力壓迫,礙於「害怕權勢」、「擔心權勢報復」、「擔心利益受損」、「說了別人也不會相信我」等緣故,而無法拒絕與加害人發生性行為。

一旦揭發,受害者又會淪為「合意性交」的指控,被指責為何當下無法明確表達反抗或拒絕,而使得受害者陷入更深的內疚羞愧和自責。其實在遭受到認識的人侵犯後,最受創的就是對人性的信任,甚至會自我懷疑和自責是自己的錯。

在療癒的過程中,光是理解認知到應該感到內疚和羞愧的人,永遠是加害者,而不是自己,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才能進而學習放過自己,與自己和解,踏上復原之路。

MeToo 喚起了什麼?

這股 MeToo 運動的浪潮,不僅喚起對性別平權、身體界線的重視,也喚起大眾對權勢者或公眾人物內隱的病態人格所造成傷害的省思。是的,受害者除了學習停止自責、認識身體界線以及遇到狀況如何求助之外,越來越多的需求,來自於難以辨識加害者的困惑⋯⋯。

「他是公眾人物,形象很好,風度翩翩,就像大哥一樣很照顧我!」、「他擁有高學歷,又在專業領域中有一席之地,是我非常景仰的前輩,願意協助我已經是求之不得了,怎還能懷疑他?」。

「他是公認的愛家好男人,行為舉止談吐得體,待人和善,怎麼料到私下會是如此?」的確,心理病態的特徵很難辨識,即便是心理專家如無法長期觀察或有足夠的行為事證,也是難以下診斷,何況是非心理專業的人呢?

因此,也無須太責怪自己無法辨別。學者 Paulhus & Williams 在 2002 年曾提出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包括自戀(Narcissism)、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和心理病態(Psychopathy)的人格特徵。

這屬於亞臨床階段的精神病態(subclinical psychopathy),更像是一種人格特質。

 

這裡要澄清心理病態者並非個個都是病人或罪犯,其實正常人也有病態心理或病態行為。

 

研究指出在這些特徵上得分較高的人更容易犯罪、行為衝動、尋求刺激、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缺乏責任感,給家庭、社會或團體帶來嚴重的問題。我也參考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及多年的臨床經驗,整理以下病態人格特質行為特徵,提供大家做參考:

  1. 誇大自我重要性,例如誇大自己的才華,並期待被人看重,需要過度稱讚。
  2. 專注於成功、權力、美貌或理想愛情等幻想中,有時會以不恰當的性誘惑或挑逗方式與他人互動。
  3. 認為自己很獨特,需要特別禮遇或對待,僅能被其他特殊人物或高位者所認可並與之相關聯。
  4. 不合理的認為自己有特殊權力或期待獲得他人無條件順從。
  5. 處理人際關係時,好以占便宜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6. 常以自我為中心來考量,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認同及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7. 常嫉妒別人或認為別人常嫉妒他。
  8. 雄心勃勃、驕傲自負、常有傲慢行為或態度。
  9. 對他人的操縱、剝削、缺乏道德、感情冷漠和自利。
  10. 反社會行為、衝動、自私、冷酷無情和缺乏自省。

以上特徵僅供參考,這並非診斷標準,人格疾患的評定還是須交由專業,切勿自行下評斷。然而提供這些特徵,主要是協助大眾提高辨識加害者人格特質的敏感度,進而有所警覺地遠離或刻意保持距離,以保護自己。

筆者長期深耕台灣正向心理學發展,也希望藉此呼籲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畢竟社會多一個心理健康的良好公民,就能少一個受害者。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才是能真正能讓 MeToo 受害者減少,甚至期待能有停止的一天。

 

所謂健康人格,比如:樂觀、自律、抗壓性高、不會對他人操縱剝削及自私自利、與人為善、具有令人愉悅的直率真誠、對生命充滿意義以及懂得感恩和自省,這些看起來似乎是上述暗黑人格的相反。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之父 Dr. Martin Seligman 提倡幸福五元素(PERMA)來促進人們提升心理健康和尋找人生意義,推廣運用幸福五元素融入生活中。

例如:試著用更積極樂觀的角度看世界、創造心流而使自己能全心投入在工作任務中、與周遭的人保持正向人際互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及生命的意義、享受努力的過程帶來成長的成就感。

 

這次 MeToo 的風潮,雖然社會輿論震盪,造成人心紛紛擾擾,但卻也喚醒了大眾對性別平等及身體自主權的重視、對權勢者性迫害的迷思及倡議、對內隱的病態人格所造成傷害的省思。

 

其實,唯有喚醒大眾群體意識,共同重視提升社會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個人的福祉才能有所保障。然而,創建健康幸福的社會,需要大家的覺醒一起來共創。

 

這次 MeToo 的浪潮,感謝挺身站出來的人,因為您們的勇敢及正義的伸張,喚醒了人們對健康人格的重視和更良善社會的期待!

作者介紹
陳孟吟(can provide therapy in English)
學歷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心理諮商博士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文教基金會EAP 特約諮商心理師(服務高雄地區)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企業特約心理諮商師
經歷
遠見雜誌<未來Family>專家顧問
大學客座教授、兼任助理教授、學校/企業諮商/演講
金鐘獎兒少節目『成語賽恩思』特聘專家顧問
企業總裁及跨世代接班人特聘私人心靈教練
洛杉磯蒙市心理諮商中心特聘心理諮商師
洛杉磯伊格斯敦青少年中心專任心理諮商師
美國洛杉磯少年感化所及家扶中心特聘心理諮商師
美國國家生涯及技職教育(NCCTE)研究員
台北樹林市大同國小國小教師及輔導員
台北樹林市大同國小學年主任
專業認證
台灣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3369號)
美國國家認證心理諮商師(NBCC #82163)
加州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師(MFC #47284)
人格職業興趣測驗施測及分析師(Certified MBTI Practitioner)
遊戲治療、藝術治療及心理劇多元整合療法專業訓練
大陸一級心理諮詢師
台灣國小教師證照
專長
兒童青少年輔導
婚姻/家族諮商
企業諮商
情緒/壓力管理
親職教育
生涯諮商
憂鬱症/焦慮症治療
人際/兩性關係問題
創傷療癒
多元文化議題與適應
成長團體
整合心理療法、多元藝術治療
證照字號
台灣諮商督導認證(第109014號)
諮心字第003369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