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面對道德綁架怎麼辦?心理師教你從生活覺察,3個步驟擺脫價值觀束縛

作者
許家瑋

【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文章稿費】

 

面對價值觀綁架怎麼辦?帶小孩出門壓力好大?很累也不敢坐博愛座?心理師傳授 3 個秘訣,調整價值觀、擺脫道德綁架!

 

文|許家瑋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近期姊姊在聚會時提到,帶小小孩搭乘捷運總讓她感到蠻大的壓力,由於年幼的孩子會興奮地在車廂跑動,即便沒有發出太大的聲音或撞到人,還是會有許多人投以不耐煩的眼光。

也曾在公車上,看見一位坐在博愛座上的學生,被一位中年婦女大聲斥喝:「怎麼不讓位給老人家坐。」在與朋友聊天時更發現,有些人認為在排隊付款時應該先準備好,避免輪到自己時才手忙腳亂找錢包,影響到結帳速度。

以上是生活中的日常,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不管是這樣看待他人或是被這樣對待,大家又是如何感受這些觀念呢?

日常有許多「應該要如何」的價值觀潛藏在其中,例如:瘦才是漂亮的、要念好學校才會有好發展等,大家也很習慣、遵守這些價值觀,這篇文章就要來探討價值觀對自己的影響。

 

如何探索自己的價值觀?

價值觀大多從原生家庭教育、校園教育以及成長經驗中學習來,可以透過對自我觀察和接觸來探索。

  1. 從生活中在意的事,或在特定情境下產生的心情開始,感受自己有沒有受到潛藏的規則影響,例如在排隊時,遇到結帳很慢的客人會不耐煩,就要從中去思考,自己是否覺得別人「應該怎麽做」才是對的?
  2. 透過生活中的「我應該」、「我一定要」來探索。例如「我應該要成為孝順的人」、「我一定要夠瘦」,整理一下自己遵守著多少的「應該」。
  3.  

練習感受價值觀的束縛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你的「應該」不一定是別人的「應該」,但人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應該」套在他人身上,當自己或他人沒有符合這些「應該」時,就會產生一些心情,進而衍生出相對應的行動反應。

如同姊姊的孩子,雖然沒有實際造成他人的麻煩,但對某些人來說,孩子搭乘捷運「應該」要遵守規矩,於是會用不耐煩的眼神看著母親、小孩,藉此表現自己心中的想法——怎麼沒把小孩教好?

對待自己也是如此,由於沒符合「應該」,衍生出對自己的指責和不滿,甚至是挫折。

 

調整不適用的價值觀

當我們認為「孩子不該在公共區域吵鬧」或「孩子不該在餐廳發出聲響影響他人」,我們也同時忽略了,孩子在現階段無法理解這些觀念。

父母需要更有耐心的去引導、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應該要」的觀念,制止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相信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當自己未做到父母的「應該」時,總是被責備甚至是懲罰,為了不被懲罰,大多人會選擇遵守這些觀念。

要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必須學習探索價值觀從何而來,檢視這些價值觀是否適用現在的自己,將適宜自己的留下,將不適宜的慢慢調整。

價值觀沒有對錯、不是唯一的真理,也並非是拿來評判自己或他人的工具,在自己或他人沒有符合期待時給予包容和尊重,並在規定下保持彈性,讓人感覺被接納,便能減少情緒帶來的衝擊。

作者介紹
許家瑋
學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沐心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心寓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華昕藝心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如初薩提爾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實踐大學學生諮商輔導中心 諮商心理師
開放式關係及關係議題相關演講
華人心理發展基金會EAP員工協助方案合作心理師
科技公司新進員工適應團體 偕同帶領人
旭立文教基金會EAP員工協助方案合作心理師
新北高中 合作心理師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專任個案管理
生命線/安心專線 自殺防治專線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諮心字第004541號)
薩提爾模式諮商會談實務訓練
薩提爾模式伴侶諮商會談實務訓練
完形取向(Gestalt Therapy)專業訓練
自殺防治相關訓練
家暴相對人處遇訓練
精神分析相關課程訓練
專長
自我關係| 自我探索與照顧、自信心提升、完美主義、拖延症
身心困擾| 情緒探索與調節、孤獨感、壓力、憂鬱、焦慮理解與調適
親密關係| 衝突與溝通、性議題、安全感與信任感、價值觀差異
關係主題| 原生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關係霸凌
多元性別與關係| LGBTQ+自我認同與調適、開放式關係溝通與經營
生涯相關| 職場關係、職場適應、職業探索與轉換、職業倦怠
其他主題| 家暴相關、男性議題、性平事件處遇、性病感染心理照護

服務形式:個別諮商、伴侶諮商、演講邀約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4541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