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文章稿費】
諮商心理師分享帶著兩個兒子從小學習理財的過程和小工具,原來有趣又生活化的理財教養沒有想像中難!
文/鄭翔好(諮商心理師)
上篇文章提及《孩子零用金怎麼給?3招讓零用金成為教養好幫手》,本篇將延伸分享「如何運用日常生活與資源進行理財教養」?
弟弟從5歲開始領到零用金後,會存滿5個1元硬幣,來跟我換1個5元硬幣,依序再兌換10元硬幣、50元硬幣、100元紙鈔、500元紙鈔、1000元紙鈔,孩子透過數數、累積與兌換過程,認識不同的幣值。
我曾提供存錢筒、小零錢包讓孩子存放零用金,孩子陸續做了不同的嘗試,現已7歲的弟弟會把硬幣放在透明小抽屜擺放整齊,10枚硬幣排一疊,紙鈔則細心裝入紅包袋內,他會留意目前自己有多少現款?硬幣與紙鈔分別有多少?可看出弟弟很用心存放與管理他的零用金。
先生在幫孩子報完戶口後,即為孩子開立帳戶,並把親友給孩子的紅包存入孩子的專屬帳戶。在孩子開始領零用金後,先生告訴孩子當他們的零用金累積到一筆金額,可以存到帳戶裡。
在孩子幼兒時,我會帶著孩子去郵局、銀行辦理儲匯事務,並說明什麼是活存?定存?利息?讓他們看存簿裡的金額、點點計算機,了解自己的存簿裡已經存了多少錢?弟弟聽完後,即樂意把自己存的零用金一起放入定存,獲取比活存高一點的利息。當孩子小二會書寫後,我讓他們嘗試填寫自己的存款單、抽取號碼牌,並在我的陪同下,到臨櫃辦理存款任務,在觀摩與實作中習得儲匯任務。
孩子對較少在市面流通的200元和2000元紙鈔感到新奇,我在哥哥中午放學後,特別帶他去銀行兌換,哥哥好奇外幣兌換與匯率,我簡單說明什麼是「匯率」?他很有興趣並想用他部分儲蓄來購買美金,經先生同意在額度內,我們到銀行開「外幣帳戶」。
雖然我們母子倆的金額不多,但行員還是對我們相當友善,有位同仁負責幫我處理開立外幣帳戶事宜;另一位行員則跟哥哥介紹什麼是匯率?如何兌換與買賣?怎麼選外幣?也教我們怎麼使用網路銀行 App,可在家進行線上交易。哥哥問了行員不少問題,行員耐心一一回覆,她對小二的哥哥即對投資理財充滿興趣感到驚奇!
回到家,哥哥自製專屬外幣本,記錄他幾時買了多少美金、日幣與歐元?買進的匯率是多少?並不定期透過網路銀行 App看各國貨幣的匯率變動,當匯率在低點時,他又增購了多少?有了紀錄,哥哥對自己投資理財的金流更加能掌握。
每年寒暑假我都會帶孩子回外婆家,孩子喜歡跟外公外婆下田工作,我會運用這個機會讓孩子經驗勞動所得。兩兄弟對打工賺錢相當積極,清晨早起吃早餐、換上雨鞋,6點就和外婆去田裡做粗活:摘檸檬、撿紅豆、拔草、施肥,肥料是一袋袋天然的鴨糞!兩兄弟不嫌臭、不嫌髒,又能負重,賣力幫忙外公外婆順利完成任務,外婆對他們勤奮舉動讚譽有加。
收工後,兩兄弟搭上外公的農用車返家,愜意躺在裝鴨糞的袋子上仰望農村的雲彩和天空,並期待晚餐後,領取本日勞動工資。
有次我和幾位媽媽一起團購食材,我先墊付費用,食材來了我通知大家來領取,其中一位朋友表示她身上僅剩1000元,要到月初才領薪水,我一聽表示:「沒關係,不用急,食材你先來拿,等你領薪水再給我即可。」
哥哥聽到我和朋友的通話,好奇的問了許多問題:「為什麼阿姨只剩一千元?」、「為什麼阿姨要去打工?」、「為什麼叔叔要阿姨幫忙付錢?」、「為什麼叔叔很在意阿姨也要幫忙工作賺錢?」、「為什麼爸比不會要求你出去工作賺錢?」、「阿姨只剩 1 千元,那她每天只剩多少錢可以用?」。
我一一回覆哥哥的詢問,弟弟在我們身後靜靜地聽了這段對話,默默地從他的紙鈔袋拿出100元並小心地裝入紅包袋,遞給我:「媽咪,你幫我把這100元交給阿姨。」
我很訝異弟弟的舉動:「弟弟,是什麼讓你想給阿姨100元呢?」
弟弟:「因為我剛有聽到你和哥哥的討論,阿姨只剩一千元,她有困難。」我:「弟弟你想給阿姨100元幫助她,但100元你要存很久耶!」
弟弟:「沒關係啊,我還有其他的錢,而且阿姨以前照顧過我。」
我抱抱弟弟:「弟弟,謝謝你的慷慨,幫助有需要的人,媽咪會幫你轉交給阿姨!」
因為有兩個孩子,我可以觀察兩個孩子管理和運用錢的方式很不同,弟弟的消費額度很快就用完,對幫助有需要的人很慷慨,並選擇簡單的定存來理財。哥哥較能延宕滿足與忍耐,雖然有很多想要的,但他會取捨控制在預算內,對投資理財有興趣並願意仔細瞭解,可以從黃昏到黑夜、黑夜到清晨一直待在從事財務規劃的大阿姨身邊,詢問有關匯率、基金、股票、期貨等,大阿姨講到快燒聲。
透過日常生活的儲匯事務、人脈(理財專員或親人)與情境(打工機會或幫助有需要的人),即可帶領孩子觀摩、實作與學習,進行有趣又生活化的理財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