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當家中的一切被整理乾淨,那自己的心呢?

作者
萬庭歡

【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文章稿費】

成為媽媽後,生活往往會出現很大的翻轉,各種身分交疊在自己身上,原先井井有條的生活逐漸失序,待自己發覺時,早已連喘息都變得困難。試著用這樣的方式斷捨離,留給自己一個「怦然心動」的機會吧!

 

文/萬庭歡(諮商心理師)

 

你知道嗎?不是只有物件需要斷捨離;在很多時刻,我們都在斷捨離,同時又在斷捨離中,重新獲得當下我們真正想要的怦然心動。

「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Marie Condo)多年來鼓勵人們丟掉不再心動的物件,讓生活與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然而在近期出刊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中,她在訪談時提及: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後「有點放棄整理(have kind of given up on tidying)家中環境」;但她不會因此感到糾結,反而繼續「怦然心動」於自己的生活。 

這次,近藤麻理惠選擇斷捨離的不是物件,而是「斷捨離了她的斷捨離」。

近藤麻理惠真誠的自我揭露,讓身為母親的我也很有感覺。

 

成為媽媽後,生活不再井然有序

生完孩子後,我家常常一片狼藉。一直追求井井有條的我,根本無法接受房子各處充斥嬰兒物件,使用過的碗盤、穿過的衣服堆積如山,床單有皺摺,棉被們雜亂無章,地上到處都是毛髮灰塵;再來,我的胸部下垂、肚皮鬆垮,還有外擴的骨盆腔,以及一搓搓頻頻掉落的秀髮。

隨著嬰兒這隻奶蛭3到4個鐘頭無止盡的索奶、拍嗝、哄睡、換尿布、崩潰,我的靈魂也崩潰了。

作為母親,我的世界有了很大的翻轉,一切失控到了極點。

某天我按耐不住,才開始清掃家裡,奶蛭又哭了起來,無論怎麼安撫,他都無法停下來。終於我爆炸了,很生氣地把孩子「放」到床上。說是「放」,但我知道,那個「放」充滿了沮喪、挫折、疲憊、憤怒、埋怨、委屈……這些情緒聚匯成一個巨大的能量,它正在吞噬我、傷害我的孩子、破壞我的家庭。

在家工作的先生在旁目睹整個歷程,把哭鬧的孩子抱了起來後,也把我環入懷裡,輕聲建議我先停下來。

母親身份忙碌地令人暈頭轉向。而除了母親,我還有其他角色,妻子、女兒、媳婦、主管、下屬、心理師,偶爾擔任講師、督導;我有更多的時間在經驗著各種角色與任務的轉換和拉扯。

但最拉扯的,其實是「什麼時候我才可以是我自己」?

那天,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靜靜地流淚並嘗試梳理所有心情,直到收拾好狀態。

我意識到我的失控源自於我的堅持,當處在「家裡必須要很整齊」、「生活一定要很有秩序」、「應該要扮演好所有的角色,完成每項任務」這類的框框,我就被束縛在框框裡頭。框框變成繩子,把我勒得很緊,快要不能呼吸;而拉繩子的人正是我自己。

事實上,哪有什麼「必須」、「一定」與「應該」呢?

沉浸於轉換不同的角色之中,總在夜深人靜之時空虛寂寞覺得冷,真的很想卸下背上的責任。偶爾,我也很想不當媽媽,斷捨離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在節奏快速的生活中找到一段 Me Time,很純然地回到自身身上,重新與內在連結。

在每一次越來越深、越來越沉的呼吸中與自己更加親近,好好的耐著性子感受:我是誰?我感覺到什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現在是怎麼活著?因著不同角色和任務,我有應盡的義務,但當我可以只是我自己的時候,我是什麼立場?又會做什麼決定?長什麼樣子?我對這樣子的自己是否感到滿足,覺得「怦然心動」?

每當進到 Me Time的時空裡,總能赤裸裸地看清楚內在,有時悵然若失、百感交集,有時又覺豐收無比、滿載而歸;此時此刻我能夠心無旁騖地和自己相擁、好好愛我自己。

面對自己,我也感到怦然心動。待整理過後,我也才能心甘情願地暫時斷捨離我的 Me Time,享受對孩子的怦然心動。

對近藤麻理惠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的每個時光;對我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偶爾保有 Me Time;那你呢?對你最重要的又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但記得:斷捨離現下不重要的,把自己留給那些「怦然心動」的選擇上吧!

作者介紹
萬庭歡
學歷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主任/ 諮商心理師
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實習心理師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暨安寧病房實習心理師
配偶外遇女性成長團體、護理師支持團體、癌症家屬自我照顧團體
人際互動長期團體、學齡前兒童人際長期團體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完形取向(Gestalt Therapy)專業訓練
榮格取向心理治療專業訓練初階課程畢業
專長
失落悲傷、親密與關係議題、正念減壓
自我生命經驗探索、情緒障礙及壓力調適
憂鬱焦慮、醫療諮商、多元性別議題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3787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