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委屈犧牲自己才叫做愛嗎?心理師:為自己發聲並不自私

作者
賴思均

【感謝故黃琇娟女士贊助本專欄文章稿費】

在愛中委曲求全,才叫做真心付出嗎?其實我們都該設立自己的「心理界線」,將關係的責任好好歸屬於彼此,才能開啟溝通,一同成長!

 

文|賴思均諮商心理師

 

阿義是一位非常寵愛女友的人,剛開始交往時,女友在他生病時照顧過他,這件事阿義謹記在心,也認為女友是全心全意地愛自己,因此阿義對女友百依百順,對方提出任何的要求,他都會使命必達。如果雙方發生爭執,即便不全然是阿義的錯,他也會立刻道歉並擔心著女友會離開自己,因此有任何委屈、難過都往肚子裡吞,很少真的表現過。

直到有一天,阿義因工作關係需要被外派到異地,起初兩人互動非常頻繁,但漸漸地女友開始已讀不回阿義的訊息,或是回話口氣相當冷淡,阿義才開始回頭思索這段關係到底怎麼了?是什麼讓這段關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不曉得看完阿義故事的你,是否也開始聯想起與他人的關係?

 

無論是伴侶、父母或是要好的朋友,我們可能會因為在意對方和擔心破壞關係而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害怕如果說出來,對方就會離開自己,於是選擇不斷地委屈自己來符合他人的期待,即使發現這段關係並不健康,卻仍不知道如何跳脫這樣的惡性循環,變得鬱鬱寡歡。

有時我們總期待著對方能因自己的付出而有所回報,當我們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時,就會認為是自己付出得不夠多,事實上很可能是因為你從未表達自己的想法,造成對方不曉得你對他有所期待,也將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進而導致上述所說的惡性循環。

 

我們該如何打造健康的人我關係呢?

1. 先理解是什麼讓我們害怕表達自己後,關係就會因此破裂?

試著想想,真的在意你或愛你的人其實也是需要花時間來了解你的,儘管有的時候發生衝突無法避免。

然而,當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敞開心房和對方溝通,這無疑能促使雙方更了解彼此真實的想法,進而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結果。

 

2. 重視自我價值,為自己發聲並不自私

在重視他人之前,試著先以自己為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盡可能以不勉強、不委屈、不犧牲來做選擇。

 

當你照顧好自己後,也能夠比較有品質的去照顧他人。

 

要記得,這並不是不在乎的表現,而是在能力範圍裡付出,才不會埋下心理壓力的種子,相信對方亦能感受到你對他的用心並加以珍惜。

 

3. 設立心理界限,你會發現自己也有選擇的權利

從阿義的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關係陷入惡性循環時,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沒有選擇,只能無奈地繼續待在關係裡。

事實上,當我們可以為自己設立心理界限、意識到事件的發生兩人都有應負的責任並學習將責任歸還給對方後,一方面我們將不再感到沈重,二來我們也就不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而造成關係失衡,雙方才有機會在同一個水平上去改善問題與面對遭遇的困難。

改變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需要面對的敵人其實是「習慣」,唯有決心想要突破在關係中舊有的模式,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習慣也是花時間養成的,因此也請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失敗多少次都沒有關係,當你開始有意識地想要改變時,你便已經在前往的道路上了。

 

作者介紹
賴思均
學歷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財團法人旭立文教基金會諮商中心 專任心理師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 合作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古亭國中輔導室 合作諮商心理師
法務部矯正署臺北少年觀護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輔導中心 合作諮商心理師
企業、校園、社區專題講師
專業認證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心理諮商督導」專業認證
人際歷程取向 (Interpersonal Process in Therapy) 專業訓練
完形取向 (Gestalt Therapy) 專業訓練
榮格取向初階專業訓練
109年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人員訓練
預防吸毒家庭技巧師資培訓
專長
自我探索與成長
婚姻情感與親密關係
人際與原生家庭議題
情緒困擾
創傷與失落
生涯規劃與發展
性別認同與同志諮商
壓力調適與管理
LGBTQ友善心理師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3490號
臺諮心督證字第1120038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