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題

親密還是越界?專家解析「邊界感」,3大重點助改善關係

作者
許家瑋

在朋友的聚會中,感情生活始終是最熱絡的話題,也不時聽聞朋友抱怨伴侶與異性有不適宜的肢體碰觸,甚至做出沒有邊界感的行為。而當朋友與伴侶反映時,對方總會給予「我又沒有那個意思」的答覆,甚至被對方怪罪太小心眼。

即便知道伴侶真的沒有其他的意思,但當事人就是會在意,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如果你想認識「邊界感」的影響力,這篇文章將陪伴你一同思考。
   
我很喜歡一位Youtuber如此形容「邊界感」,他說:「邊界感是一個人尊重自己及尊重別人的方式。」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環境,抱持著不同的人生經驗,必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於是如何尊重及處理個別差異,便成了關係經營中很重要卻不容易的核心。

在親密關係中,兩人對於邊界感的認知差異時常會引發衝突,進而導致關係變得緊張,甚至進展成無法溝通的狀態;邊界感的差異,也可能演變成伴侶單方或雙方不斷犧牲自己以配合彼此的相處模式,進而導致關係失衡。

如何面對「邊界感」差異?心理師提出3大要點

至於該如何面對「邊界感」的差異?累積了觀察諸多伴侶相處的經驗後,我整理出以下3大要點,希望能陪伴讀者,有助於維繫你與伴侶之間的連結。

1.覺察需求,釐清自己的邊界感

  • 身體界限:一個人能接受他人觸碰和距離的程度,會因「對象、時間、年齡、性別」而有所不同,且每個人的差異性都不同,因此沒有對錯好壞,只有自己的感受是否舒服,這也包含性關係上的接觸意願。在此,邀請讀者感覺和標定出自己與人之間的舒適距離,以及哪些是喜歡被碰觸的身體部位,哪些又是絕對禁忌的部位。
  • 心理界限:意指「價值觀」和「情緒界線」,每個人會因為不同的成長歷程而塑造出不同想法(價值觀),並為了因應自己的需求而產生獨特的情緒。這裡邀請大家,在與伴侶的日常相處中觀察自己在意的事情,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是一個可供我們理解自我的線索。感受情緒後,再去經驗其中正在影響自己想法和經驗的元素。
  • 時間與空間界限:在伴侶關係中,要有效分配且利用個人及共同的時間及空間,以確保雙方需求獲得滿足。有些人喜歡下班回家玩遊戲抒發壓力,有些人喜歡和對方聊天分享一天的心情,有些人喜歡獨處,也有人期待伴侶於身邊陪伴。因此邀請大家好好去思索自己在關係中,喜歡或傾向哪一種運用時間和空間的方式。

2.聽見需求,用心協商

伴侶溝通演變成衝突的關鍵,大多是因為表達自己時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進而產生負面的心情及反應。相對地,自己的回應也可能引發了對方的不愉快,因此形成負向循環,演變成各說各話和權力鬥爭的衝突。爭取自己的需求是人的本能,不過在溝通協商時,不只是說出自己的需求,更需要聆聽。用心聆聽伴侶的需求,才能在彼此的需求中找到共識。

3.有意識的練習處理差異

接納和尊重是因應差異最重要的一環,但要做到並不容易,由於人們容易受到習慣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練習。當大家做出新的練習後,一定要不厭其煩地提醒自己「需要時間」。若多次練習尚未成功,請溫柔地提醒自己即可,對自己過於嚴苛只會造成負面影響。

關係永遠不會是一個人要面對的事情,是互動而來的結果。近期時常聽到許多人提到,伴侶應該要去面對自己生命帶來的議題,由於無法幫上伴侶的忙,認為那是對方需要努力的功課。

進入親密關係時,每個人都帶著過往所經驗的傷害,因此和伴侶互動時必然會喚醒那些傷,進而觸發過往的心情和慣性的應對模式。然而,關係是兩人互動而來的化學反應,因此重點從來不是誰對、誰錯的爭辯,而是一起合作邁向兩人想要維繫的親密感。

作者介紹
許家瑋
學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工作單位/職稱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經歷
沐心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心寓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華昕藝心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如初薩提爾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實踐大學學生諮商輔導中心 諮商心理師
開放式關係及關係議題相關演講
華人心理發展基金會EAP員工協助方案合作心理師
科技公司新進員工適應團體 偕同帶領人
旭立文教基金會EAP員工協助方案合作心理師
新北高中 合作心理師
旭立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專任個案管理
生命線/安心專線 自殺防治專線
專業認證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諮心字第004541號)
薩提爾模式諮商會談實務訓練
薩提爾模式伴侶諮商會談實務訓練
完形取向(Gestalt Therapy)專業訓練
自殺防治相關訓練
家暴相對人處遇訓練
精神分析相關課程訓練
專長
自我關係| 自我探索與照顧、自信心提升、完美主義、拖延症
身心困擾| 情緒探索與調節、孤獨感、壓力、憂鬱、焦慮理解與調適
親密關係| 衝突與溝通、性議題、安全感與信任感、價值觀差異
關係主題| 原生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關係霸凌
多元性別與關係| LGBTQ+自我認同與調適、開放式關係溝通與經營
生涯相關| 職場關係、職場適應、職業探索與轉換、職業倦怠
其他主題| 家暴相關、男性議題、性平事件處遇、性病感染心理照護

服務形式:個別諮商、伴侶諮商、演講邀約
證照字號
諮心字第004541號
返回頁首